您现在位置:首页 > 实验室介绍 > 现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
|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专业特长 |
职称 |
工作单位 |
主任 |
陈少平 |
男 |
46 |
无线通信 |
教授 |
中南民族大学 |
副主任 |
熊承义 |
男 |
42 |
图像处理 |
教授 |
中南民族大学 |
侯建华 |
男 |
47 |
计算机视觉 |
教授 |
中南民族大学 |
朱正平 |
男 |
43 |
短波通信与电离层传播 |
教授 |
中南民族大学 |
陈少平,男,博士,教授,1965年出生于湖北公安县。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南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电信学院院长。中南民族大学首届“十佳”青年获得者,2007年获湖北省政府津贴,教育部中南地区电子电路教学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长期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含一项重点项目)、国家民委重点项目1项、武汉市学科带头人项目1项、横向应用项目3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多篇被SCI或EI收录,8篇发表于世界权威学术刊物IEEE汇刊、IEICE汇刊、IEE Electronics Letters及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Telecommunication。在快变信道及OFDM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研究机构多次引用。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现为多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审稿人,包括: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 Electronics Letters, ICC, ICC, IEEE VTC, IEEE Globcom 等。
熊承义,男,博士,教授,1969年出生于湖南临澧县。1992年电子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2000年中南民族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硕士毕业,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武汉长江有线电厂工作,1995年12月至今在中南民族大学工作,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信号处理、图像视频编码和图像处理算法的VLSI结构设计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1项为重点)。在IEEE TIP、IEEE TSP、IEEE TCSVT和中国科学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2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已获授权2项。研究论文曾获武汉市首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排名第一),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现为IEEE Trans.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等多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和杂志的论文审稿人。
侯建华,男,博士,教授,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系,1987年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研究生毕业,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图像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获得者。1987年至今在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获学校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现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主要从事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市科技供需对接计划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围绕小波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小波域图像滤波、图像小波系数的统计建型以及图像压缩快速算法的实现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果,上述领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大部分被SCI、EI收录。
朱正平,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68年出生于湖北襄樊。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是空间物理,研究方向是电离层电波传播、电离层无线电探测与诊断,在电离层垂直探测理论、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及观测模式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电离层观测台站工作期间,参与了多种电离层观测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和软硬件改造工作,拥有研制、开发和改进电离层探测设备的实践和经验,具有较强的硬件设计能力和软件编程经验,此外,在电离层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模式应用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基础。主持和参与多项纵向和横向课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1项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
|
|
|
|